最近见到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的消息,想起当年大学母校沧州师专的诗歌朗诵活动,想起自己当时参加的诗歌朗诵活动。
朗诵是我们那时口语课上所学的内容,是指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背出来,以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朗诵要求朗诵者不看作品,面对观众,除运用声音外,还要借助眼神、手势等体态语,帮助表达作品感情,引起观众的共鸣。这就需要朗诵者在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好停顿、重音、语速、句调等基本表达手段。
当时,除去课堂上练习朗诵外,学校口语教研室每学年都要举办诗歌朗诵比赛活动。另外,我们班上,以及同学、老乡组织活动,也经常朗诵诗歌。观摩过我们中文86—1班的诗歌朗诵会,觉得比我们中文86—2班高一个档次,记得张海燕、程红云等同学水平很高。
在不是课堂或非朗诵活动中,朗诵诗歌,不大讲究技巧,只是充满感情的朗读而已。为活跃活动气氛,在班上组织的活动中,我就与班长王艳龄合作朗读过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那几年中文85级的及宝瑶同学朗诵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体现出极高的朗诵水准,几次参加诗歌朗诵比赛均拔得头筹。当时有“及宝瑶的一首《大堰河我的保姆》弄得评委神魂颠倒的”调侃流行语。在一次诗歌朗诵会上,我用心观摩了及宝瑶朗诵《大堰河我的保姆》。那种几乎不用体态语,娓娓道来的风格,确实很好地表达了作品的思想感情、思想内容。
师专三年,我参加过两次诗歌朗诵比赛。一次是大二时,一次是大三时。
大二时那次参加朗诵比赛,我根本没报名。在主持人串场互动时,我走上讲台,首先是一段开场白:“说来惭愧,入学已一年零两天了,我还是第一次在这种场合登台。”接着朗诵了我的高中同学张洪昌写的一首只有四五句的很短的朦胧诗。当观众觉得有意思,期盼下面的内容时,我已经大步流星地走下讲台。当时就连主持人都惊呆了。初试锋芒,展现了我的朗诵水平。我自己很是满意。
大三时,举办了一次大一、大二同学参加的诗歌朗诵比赛。我的同班同学、系学生会干部孔令升,动员我以嘉宾的身份参加这次比赛,充分展示一下大三师兄的朗诵水平。我非常重视这次展示自己的机会,认真研读选定的朗诵内容,精心研究如何运用好停顿、重音、语速、句调,以及体态语等基本表达手段。经过充分准备,我朗诵的散文诗《孤独》在比赛中获得成功,荣获第二名的好成绩,确实让师弟们见识了我这个师兄的朗诵水准。那是我三年师专生活中少有的辉煌时刻。
那时,我们中文系学生大都有摘抄的习惯,见到自己喜欢的文章,就抄写在笔记本上。三年的大学生活,我收获了好几本摘抄笔记。
现在母校沧州师院设立了齐越传媒学院,创建起齐越研究教育中心。相信有齐越传媒学院师生的努力,有齐越研究教育中心的滋润,朗诵艺术定会在母校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